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公司新闻
  • 精品展示
  • 礼品定制
  • 德化展厅
  • 名家题字
  • 品牌加盟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公司新闻
    德化陶瓷历史
    出处:金马车陶瓷   发布时间:2014-06-17 09:53:00   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

    (一)概述

   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,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。外国人以瓷器称中国,“CHINA”既是中国之名,又是瓷器之称。德化窑以“中国白”瓷塑和民窑青花,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独树一帜;即便在灿若星河的世界陶瓷艺术史上,德化窑也是一颗耀眼的明珠。

    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德化的先民就开始了印纹陶的烧制和使用;西周时期,德化开始了原始青瓷的烧制和使用;唐末德化颜化綵编写陶瓷专著《陶业法》并绘制窑场设计图《梅岭图》,以及颜仁郁“东家西家地碓声”的诗句,反映了唐代德化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;宋元时期,德化瓷成了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重要输出品,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·波罗在他的游记中,盛赞德化“瓷市甚多”、“制作精美”;明代,德化烧制“白如雪、润如玉、透如绢”的“象牙白”,标志着中国白瓷生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,何朝宗的“象牙白”瓷塑被西方人誉为“东方艺术”;清代,德化以其独特的民窑青花瓷名扬中外;民国时期,德化许友义、苏学金等艺人的瓷塑作品屡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。

    (二)宋元时期的青白瓷

    宋元时期,德化陶瓷的烧制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,生产的青白瓷开始进入国际市场,蜚声海内外。目前,德化已发现30 多处宋元时代的瓷窑遗址。宋代德化碗坪仑窑的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、模印和胎接成型等的技术。宋末元初,德化出现了一种介于龙窑和阶级窑之间较易控制烧成火焰的“鸡笼窑”,开始改变宋初以来采用的还原烧成的老技术,进入了氧化烧成的新技术阶段。

    元代德化白瓷开始进贡朝廷,据《安平志》载:“白瓷出德化,元时上供。”元代德化的青白釉是后起之秀,它结束了以前的青、黑釉色为主的局面,并为以后“德化白瓷”地位的确立创造了条件,这是福建陶瓷发展史上的转折点。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·波罗,面对琳琅满目的德化瓷器爱不释手,把德化瓷器带回意大利。据英国首任驻华大使艾惕思到德化参观后证实,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着一件“马氏”当年带回的德化佳春岭窑的小花插瓷器作品。1932年冯和法在《中国陶瓷业之现状及其况》中写道:“宋末荷兰人将福建(主要应指泉州)贩运瓷器到欧洲,价值每与黄金相等,且有供不应求之势。”

    1、宋代德化的瓷器以碗坪仑窑为代表

    碗坪仑窑位于德化县盖德乡盖德村,窑址面积约1500㎡。1966年、1976年两次发掘出土各种瓷器和窑具1700多件。碗坪仑窑烧制的瓷器有青瓷、青白瓷、白瓷,少量烧制黑釉茶碗等。产品造型精致、规整,胎质细腻、坚实,呈白色或灰白色;釉色滋润、晶莹,白中泛青、光泽感强,釉色深浅不同,深者显淡绿色,浅者近白色,也有一些微泛灰或黄色,一般无开片;瓷器的装饰,主要采用刻花、划花和印花等表现手法。到南宋时该窑的烧制技术又有新发展,烧制的白瓷,器型大、胎体薄、釉色滋润、白度高、透光度强,达到了很高的制瓷水平。

    2、元代德化的瓷器以屈斗宫窑为代表

    屈斗宫窑址位于德化浔中宝美破寨山西南坡,遗址东西宽30m,南北长约150m1976年福建省晋江地区、德化县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联合对屈斗宫窑进行了发掘,依山而起的宋、元窑基,坡长57.1m,宽1.42.95m,共有17间窑室和结构较为完整的窑炉,出土了800多件生产工具和6790余件完、残瓷器标本,这样大型的古窑址在全国也不多见。19881月,屈斗宫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5年屈斗宫窑址,被列入全国100个大遗址保护项目名录。

    屈斗宫窑瓷器的胎质白细、坚硬,器物的造型种类有碗、盘、钵、碟、炉、瓶、盒、盅、洗、执壶、军持和高足杯等,其中以折腰碗为特色。屈斗宫窑瓷器的釉色有白釉和青白釉之分,其白釉,纯净滋润、晶莹,有的已呈现乳白色,它开启了明代德化“象牙白”瓷器之先河;青白釉,呈水清色,釉厚处呈淡绿色,光润、淡雅、美观。屈斗宫窑的瓷器,在装饰上普遍采用器外模印的方法,其装饰的纹样数量之多是自宋以来的又一个高潮。屈斗宫窑瓷器的装饰题材,以植物花卉为主,兼有鸟、鱼、蝴蝶和人物等。其装饰风格,一部分为线描的形式追求写实,另一部分则强调图案化和夸张变形,充分表现了制瓷艺人们巧夺天工的技艺水平。

    (三)明代的白瓷及瓷塑

    明代是德化窑的黄金时期,生产的白瓷器举世无双,是德化瓷器艺术的最高阶段。据明代万历十四年(公元1586)刊刻的《泉州府志》载:“又有白瓷器,出德化程田寺后山中,洁白可爱。”福建省博物馆于1976年进行了调查有资料表明,德化明代的古窑址有18处。明代的德化瓷器,无论是器物造型、烧制技术、产品质量、生产品种、工艺水平、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、元之上。名闻遐迩、独树一帜的德化“象牙白”瓷器,其釉色乳白,如脂似玉、色调素雅,被称为中国白瓷的代表,享有“中国白”和“国际瓷坛明珠”的美誉。

    明代德化白瓷器的种类和特征,可以分为器皿类、瓷塑类和西洋工艺瓷类,其中以日用器皿为大宗,以瓷塑艺术最为闻名,以西洋工艺瓷类为外销。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艺术闻名于世,被誉为“东方艺术”,作品“天下共宝之”。何氏的释道人物瓷塑,造型美观,格调高雅,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和独特的艺术魅力,达到了中国古代瓷塑艺术成就的顶峰。

    1、明代德化白瓷

    明代德化的白瓷在全国制瓷业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品种。德化窑烧制的“象牙白”瓷器,被法国人称为“中国白”(BLANG DE CHINE)。明代德化白瓷的胎、釉和其它产地的白瓷不同,德化白瓷的瓷胎是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,烧成后玻璃相较多,胎质致密,透光度极佳。

    当时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陶瓷向多种色釉和彩绘瓷方向发展,而德化白瓷却异军突起而独领风骚,以其冰清玉洁的本色及天然之美、素朴之美的审美理想焕发着鲜明的个性特征。德化白瓷是一种纯白瓷器,它的瓷釉纯净透明、温润如玉,瓷色白如凝脂,在光照下隐现出淡黄或淡红色调,其色泽以白中微显肉红色的“孩儿红”为贵,故德化窑的白瓷器有“象牙白”、“猪油白”等称谓。民国许之衡在《饮流斋说瓷》中说:“后制者出德化,色甚白,而颇莹亮,亦名福窑┅┅白者颇似定窑,惟无开片,佳者瓷质颇厚,而青里能映见指影,以白中闪红者为贵。”明末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中提及,“凡白土日垩土,为陶家精美器用。中国出惟五六处,北则真定定州……南则泉郡德化……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,不适实用。”明代德化白瓷器的自然之美和不设不施的艺术境界,正为我国传统美学追求的天然之美、纯真之美和素朴之美,它是自然、天真艺术审美境界的显映和体现。

    2、明代德化的瓷塑

    明代的德化白瓷以瓷塑艺术最为著名。德化的瓷塑艺术造型生动逼真、格调高雅、艺术魅力独特,它达到了中国古代瓷塑艺术成就的顶峰。德化的瓷塑作品给人以清净、纯洁、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美感,其瓷塑多见佛、道、神像,如观音、达摩、弥勒佛、释迦牟尼和关帝像等,瓷雕人物形象造型优美、神态生动、风格洗练、品质高雅。清人蓝浦在《景德镇陶录》中评价德化窑,“自明烧造,本泉州府德化县……称白瓷,颇滋润,但体极厚,间有薄者,惟佛像殊佳。”

    明代德化瓷塑以何朝宗作品最为著名。他的作品体态丰盈,面庞俊美,神情慈祥静穆,衣褶洗练飘逸,线条潇洒流畅,形神丰韵皆备,既保存着神秘奥妙的宗教色彩又蕴寓着美好的艺术意境。以何朝宗为代表的德化瓷塑名家,在瓷塑创作上发挥了传统“传神写意”的雕塑技法,并细致入微的刻画和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,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人物的艺术形象,使瓷塑作品的整体感和细部刻画等的艺术效果都非常和谐完美。由此,德化瓷塑艺术形成了造型别致,雕刻精美、形神兼备、衣襟飘逸、线条柔畅的独特艺术风格,达到了现实性与艺术理想性的完美统一。

    3、明末清初德化的西洋小工艺瓷

    西洋工艺瓷,是明代德化白瓷的又一大产品题材。这类产品,主要是为外国商人专门订制的外销产品,题材丰富,造型各异,有亚当、夏娃、西洋人物、日本仕女等等,其风格为粗犷大方,简朴自然。

    (四)清代的青花瓷

    进入清代,德化的青花瓷器跃居主导地位。德化青花瓷器的制作和装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艺术风格,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。清代德化的青花瓷器生产规模庞大,全县已发现清代青花瓷窑的遗址达177处,为历代窑址最多的一个时期。德化青花瓷器的基础是德化白瓷器,德化的青花瓷采用一种单纯的、宁静的青花颜料,通过民间匠师灵巧的手笔,在素胎上描绘出图案纹饰,上釉烧成后融合于釉质之中,在光润的瓷面上透显出明快典雅的图饰,表达了时代特点和生活的气息,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理念,展现了永恒的艺术魅力。

    1、清代德化的青花瓷器

    青花瓷器属于釉下彩瓷器,它是以含钴的矿物料作为着色剂在瓷坯上描绘图饰,再罩以透明釉,入窑在高温中(1300℃左右)一次烧成。由于青花是彩在釉下,很细的色料经高温完全熔化在胎釉之间,瓷器釉面光滑平润、晶莹剔透,永不褪色的青花具有幽静淡雅、清新明快的艺术魅力。德化的青花瓷器由于颇具地方特色,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,成为对外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。19995月,英国人迈克·哈彻在南中国海附近打捞出一艘清朝道光年间沉没的中国商船“泰兴号”,船上的35万件德化青花瓷器共拍卖2240万德国马克。

    德化的青花瓷器不仅品种繁多,而且实用性很强,器物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。德化青花瓷器的造型自然朴实、玲巧精美,施釉采用全器满釉;题材和纹饰图案内容极为宽泛、自由与丰富多姿,其题材有人物纹饰、自然景观、动物图案、植物图饰等。在德化青花瓷器的装饰表现技法上,艺人们非常注重青花纹样与白地之间的对比关系。德化窑产品的质地洁白,以白见长,艺人们在设计图案纹饰时,充分的注重这一质地的特点使其得到尽情的表述,其图案纹饰大都质朴洗炼、洒脱和亲切,它保留了较大白地的想象空间,这种保留较大空白之处的表现手法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境。德化青花纹饰的表现善于以小见大、以少胜多,寥寥数笔,出神入化,它将图案的形神、情景、意趣这三个艺术的基本要素融为一体,表现了德化民间青花瓷重生活、重情趣、简洁纯朴、随意自由的艺术风格。德化的艺人们对来自生活的题材,在自然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想像和联想,选择自然形象中最真实、简炼、精美、生动的部分,加以概括、提炼、变化和夸张,并突出其各自的个性与特征,使图案纹饰比自然的形象更优美、更典型。

    2、德化清末的彩饰瓷器 

    清代德化除了大量生产青花瓷器外,彩饰瓷器的生产也有所发展和提高。德化彩饰瓷器的图案纹饰来源于自然与生活,其色调精美而雅致、艳丽而素净,其构图舒展简洁,笔法表现自由、天真、奔放,画风以纯朴、粗犷、大方为特征。彩饰瓷器主要为五彩瓷器,其次是粉彩瓷器、红绿彩瓷器及墨彩瓷器。德化窑的五彩瓷虽无官窑彩瓷的富丽堂皇、艳美工整,但它在洁白细腻的瓷质上所描绘的“五彩”纹饰,观如锦上添花,令人叹为观止。

    (五)民国时期的陶瓷

    民国初,乐陶孙为创改釉下青花为五彩等瓷器作品,参加南洋陶瓷装饰画展赛获优等奖。1915年瓷塑艺人苏学金手塑瓷梅花,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国际金奖,县令吴承铣赠“极深研究”匾额以示鼓励。1916年瓷雕艺人许友义,创作了《木兰从军》及各种古代仕女、神话人物等,彩画艺人郑少陶改良彩画,恢复古彩,使德化釉上彩焕然一新。清末民初,德化瓷塑较有代表性的是许友义三兄弟。他们继承了何朝宗的的瓷塑风格,其作品曾在英国、日本和上海、台湾的博览会荣获4次金奖。许友义被誉为“特等雕塑师”,至今在西欧一些国家的博物馆还保存着他的作品。特别是1930年,他为仙游龙纪寺精心雕制的《五百罗汉》系列瓷塑,造型生动、形态逼真,开创了古今系列瓷塑的新纪录。1940年在抗战进入紧张阶段,福建省政府在永安举办了《福建省工商展览会》。德化送展的瓷塑作品有瓷观音、麻姑、寿星、精忠报国、关云长、花木兰、孙中山、三仙大士等;彩绘品种有釉下青花、釉上五彩、彩金、黑花等。其中艺一瓷业社的《釉下彩笔筒》获得特等奖,后井瓷业社的瓷器、蕴玉的瓷塑《关云长》、裕光的瓷塑《精忠报国》获得优等奖,华美的电光茶壶、美星的香烟灰缸、德化瓷社的四方花瓶、步玉的大瓷瓶获得甲等奖等。

    上一篇:序——道生长老

    下一篇:当代德化陶瓷